close
最近在重讀"時空旅人之妻"。第一次讀的時候,我覺得這本書沒有什麼重點,只不過是兩個人在經歷一連串的事情,其實是生活瑣事,但是因為男主角的時空不連續性,生活瑣事也變得有一些不單純。只是,兩個人都總是對這些生活中簡單的挑戰,感到稀鬆平常,所以我也覺得這本書很平淡。
第二次讀,我才真正體會到書裡想要闡釋的愛情,不妨從整本書的三個分段來討論:
第一部分是莫比爾斯環的概念,時間點(以亨利做基準)從亨利和克萊兒的相遇,到兩人結為連理。以克萊兒而言,他在小孩時期就遇見了未來的亨利,整個成長的過程,甚至說人格的養成,都來自於未來的,成熟的亨利;但是以亨利而言,他第一次遇見克萊兒,卻是在年少輕狂不負責任的時期,所以在亨利的成長時期裡,克萊兒也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。亨利在未來遇見克萊兒,而克萊兒卻是在過去遇見亨利,就像是莫比爾斯環,找不到真正的起點。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,你會了解到兩人之間的互補,也明白本來就分不清的起點,根本並不重要。
第二部份是生活中簡單卻又龐大的挫折和隱隱的憂慮,時間點從兩人結婚到亨利的意外發生。引述克萊兒在書中的說法,她對於亨利的消失,同時帶有兩種情緒:一是不間斷的恐懼,像是著魔一樣不斷的搜尋過去的記憶,猜測亨利的去向,然後等待;但是另一卻是享受孤獨的感覺(我想這是每一個"不再孤獨"的人,都不好意思啟齒的樂趣吧!就不需要我多描述了) 。只是,隨著婚姻的開始,簡單瑣碎的生活也因為亨利的時空錯亂而變得不簡單,恐懼的成分增多,擔心的成分更多。亨利更不得不正視自己的時空問題,開始尋求解決之道。直到恐懼成真,亨利在時空中遇上不可測的意外...這一段裡說的,就是現實,就是生活。
第三部份則是結局。意外發生後,亨利彷彿失去生命力,生活裡剩下的只有等待,但是同樣的等待,卻沒有任何期待,因為亨利等待的是他早已經知道的結束(劫數?)。亨利的結束在過去,對克萊兒來說,則是一個夢幻般不真實的清晨。這樣的結束,也是一個開始...另一個等待的開始...
對亨利和克萊兒來說,其實對所有人來說也一樣,愛情就是一連串的瑣事。在等待和互相的教育間,像是沒有起點,沒有終點的莫比爾斯環,彼此容忍,學習付出。於是在現實的歷煉中漸漸成長。愛情其實是很現實的,會有花開花謝的,但是就是因為這樣,它才顯得真實。我認為這本書的結局是很美的:克萊兒爲亨利等了一生,但是在他們天人永隔,生命送給了克萊兒另一個等待,一個近五十年的期待,一個美麗的盼望。離別後再重逢,克萊兒已經八十二歲,亨利四十三,他們緊緊相擁...
這時候妳才會明白亨利信中那句話的意義...
"時間,微不足道!"
震謙 10.28.2008
全站熱搜